犬隻中皮下或肌肉型血管肉瘤的預後預測因子

血管肉瘤是一個血管內皮細胞的惡性腫瘤,極具侵略的生物特性帶來不良的預後。血管肉瘤可以由任何組織分化而來,但犬隻最常見在脾臟,位在皮膚的血管肉瘤擁有快速轉移的特性,在分級較低的血管肉瘤利用antracycline-based 化療有延長存活時間的說法。然而,少有文獻探討獨立的皮下或肌肉型血管肉瘤,使得相關的治療預後的預測建立在內臟型的血管肉瘤之上。
本篇收集威斯康辛大學、科羅拉多大學、伊利諾大學、德州農工大學、喬治亞大學、美國紐約動物醫學中心,1998-2008年間,以病理診斷為皮下或肌肉型血管肉瘤的病例71個(在診斷之初,臨床上認為此處腫瘤有可能為其他系統轉移來者排除)。以病例回溯的方式,調查血管肉瘤診斷之初基本資料(年齡、體重),臨床症狀使否表現,腫瘤大小,貧血,中性球增多,血小板減少,轉移,病理組織下細胞表現(有絲分裂指數,手術切除達到安全邊緣),治療方式(手術、放療、化療),治療結果(局部腫瘤病灶完全清除、肉眼看得出的腫瘤病灶、局部再復發),以單因子及多因子回歸的方式,調查上述因子和整體存活時間(Overall survival time,簡稱OST,從第一次診斷為血管肉瘤至死亡的時間差)及腫瘤進展時間(Time to tumor progression,簡稱TTP,從第一次診斷為血管肉瘤至腫瘤復發、惡化、轉移、死亡的時間差)的相關性,以便在診斷之初,即可提供的預後及治療建議。
調查結果,不論TTP(中位時間116天)或OST(中位時間172天)都很短,達1年存活率者<25%,達2年存活率者<4%,顯示血管腫瘤的惡性和內臟、皮膚肌肉的發生位置沒有相關;內臟型血管肉瘤,其血小板低下、泛中性球增多症是會影響預後的指標,但在本篇卻和皮下肌肉型者無關,反而和發生貧血相關,貧血者的OST較短;內臟型血管肉瘤的有絲分裂指標具有預後相關,本篇與皮下肌肉型者無關,推測病理切片處理上的誤差應該有所影響,因為統計上只差一點就達到差異;手術切除與否雖然在單因子回歸統計中屬於預後因子,但在多因子回歸統計中卻不是,顯示手術切除不是單純的變因,受到其他的干擾因子影響,而手術切除若達到安全邊緣使得OST、TTP較長,而其治療結果是否局部復發與否,卻不影響OST、TTP,推測是因血管肉瘤的”轉移”才是影響治療結果的因子,而未切除者、未完整切除者比較容易發生轉移,因此手術仍然是建議的治療選項;放射線療法在病歷回溯中使用的方式太多樣,導致無法評斷其治療的成效,也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在手術切除未達安全邊緣的血管肉瘤,進行放療後可以達到完全清除;而化學療法多是doxorubicin為基礎,在本篇中不影響TTP,但因為化療會影響內臟型血管肉瘤的治療結果,因此在概念上還是認為化療可能助於皮下、肌肉型血管肉瘤的治療;多因子回歸影響皮下、肌肉型血肉瘤的OST因子有四個:是否發生轉移、腫瘤的大小、局部的腫瘤病灶是否獲得控制、腫瘤病灶的治療結果(指完全清除、肉眼看得出的腫瘤病灶、再復發);因此皮下、肌肉型血管肉瘤,在局部腫瘤病灶可獲得控制,且沒有發生轉移和腫瘤引起的臨床症狀者,具有比較長的存活時間。
 
摘自:Predictors of Outcome in Dogs with Subcutaneous or Intramuscular Hemangiosarcom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Veterinary Medical Association  2011,238:472-479 (2011美國獸醫學會期刊)
作者: KB Shiu, AB Flory, CL Anderson, J Wypij, C Saba, H Wilson, I Kurzman, R Chun from Department of Medical Sciences, School of Veterinary Medicin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 USA(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獸醫學院)
譯者:徐悅倫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