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疹﹝Cutaneous adverse drug eruption﹞

藥疹﹝Cutaneous adverse drug eruption﹞
Tiffany


因服用藥物而引起皮膚或黏膜不適的反應即為藥疹。舉凡口服、注射、外用藥物皆可能導致藥診的發生。


病患是一6歲齡雄性土狗,因持續擴大的鼻樑皮膚潰瘍求診﹝上圖﹞。由於鼻樑上的皮膚已全面潰瘍糜爛,深及鼻樑軟骨,並有大量膿樣分泌物覆蓋於病灶上;病患已逐漸出現厭食、精神不振等症狀,在轉診之前雖已進行皮膚生檢與組織病理切片的檢查,但仍無法卻診病因,對轉診之前的治療也反應不良,病灶持續惡化,飼主已有放棄治療的準備。

在重建病史後發現病灶是在轉診前的一次例行性手術後才發生,且在短時間內持續惡化。由於病灶分佈、發生的時間點與病程皆符合藥疹的特徵,因此建議病患立即停止服用之前所有的藥物,並配合服用高量的類固醇以終止引起藥疹的過敏反應。

病患對治療的反應良好,潰瘍糜爛的病灶逐漸復原,病患的精神與食慾也漸漸恢復。在連續治療6週後,鼻樑上方的皮膚已完全癒合,但原先皮膚潰瘍的深度已將患部的皮膚毛囊破壞,因此皮膚雖然癒合,卻留下禿毛的疤痕﹝下圖﹞。

至於造成藥疹的藥物?應該是在例行性手術後所使用的抗生素,病患終其一生將不可再使用相同的抗生素,因為再次使用將引發更為嚴重的藥疹,甚至會出現全身性的過敏性休克。

為何轉診前皮膚生檢的組織病理切片無法確診藥疹?皮膚生檢採樣部位的選擇左右整個病理切片的診斷:若直接採取以潰瘍糜爛的部位將無法提供診斷意義,病灶外圍的病理變化可以提供更多的診斷證據。

藥疹在犬貓並不常見,根據西方動物醫學文獻的記載,特定的藥物確實是有較高引發藥疹的機率,例如部分的抗生素、抗腫瘤藥物等。但小動物醫學所使用的藥物中,皆可能引發藥疹,卻也無法預測個體對哪些藥物會有藥疹的反應。我們﹝動物福利國﹞以往藥疹的病例中,以使用抗生素、除蚤藥與毒鼠藥等較常見,但仍無法歸納易發病藥物種類。若動物在服用或使用藥物後出現皮膚搔癢、紅腫、紅疹甚至焦慮不安或喘氣的現象,應立即與獸醫師聯絡或停止使用藥物。

上圖:鼻樑上的皮膚已全面潰瘍糜爛,深及鼻樑軟骨,並有大量膿樣分泌物覆蓋於病灶上。

下圖:在連續治療6週後,鼻樑上方的皮膚已完全癒合,卻留下禿毛的疤痕。

文中刊載的病例與照片皆來自動物福利國的真實病例,版權所有。

本文中的病例所呈現的病程與臨床症狀,不代表其他單一個別的病例也會出現相同一致的病程與臨床症狀。動物若出現任何不適的情況,應及早就醫,以免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