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病
Tiffany
慢性腎衰竭尿毒會導致口腔潰瘍、嘔吐、下痢與食慾不振﹝14歲雌性馬爾濟斯犬﹞。
慢性腎衰竭是中老年貓狗的隱形殺手之一,主要是因為在該病發病的初期(數周至數年),所表現出的臨床症狀並不明顯,例如逐漸消瘦,多尿頻渴;一旦當血中含氮廢物持續大量堆積於體內,無法自腎臟濾出(俗稱的尿毒),將促使胃酸分泌過多,導致消化道潰瘍,而引起嘔吐(吐血)與下痢(黑便),此時腎臟的破壞程度已進入到不可逆的階段。腎臟也因此喪失分泌紅血球生成激素的功能,使動物出現不再生性的貧血。
由於絕大多數罹患慢性腎衰竭的動物往往是在出現長時期的食慾不振、持續性的嘔吐(吐血)與下痢(黑便)才就診,此時腎臟的功能早已破壞殆盡,且其腎臟組織單元─腎元已喪失修復能力的階段,治療的唯一目的是盡量維持現有殘存的腎元濾出血中含氮廢物的功能。積極的輸液治療,如靜脈注射(點滴),將能促進殘存的腎元濾出血中過多含氮廢物,逐漸緩和慢性腎衰竭的病程發展。因此補充足夠的水份是維持罹患慢性腎衰竭動物的基本需求。
是否該嚴格限制病患蛋白質的攝入量,長久以來獸醫學界對此爭議不斷。減少蛋白質的攝取,無論是在理論上或於實際臨床病例的測試的結果,能有效的降低血中含氮廢物的形成與堆積,對緩和慢性腎衰竭的病程發展有一定的幫助。然而長期限制蛋白質量的攝取,將使動物面臨營養缺乏所造成的威脅,例如全身性感染、重度貧血、水腫。因此對於罹患慢性腎衰竭的動物是否該嚴格限制其蛋白質的攝入量,不僅與造成慢性腎衰竭病因有關,也需依病程做機動性的調整,以尋求控制疾病的平衡點。
正因為慢性腎衰竭總是悄悄的發生,而一旦發生後又多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因此強烈建議飼主應為步入中年的貓狗,定期進行例行性的血液檢查與尿液檢查,以期早期發現,使傷害降至最低。
文中刊載的病例與照片皆來自動物福利國的真實病例,版權所有。
本文中的病例所呈現的病程與臨床症狀,不代表其他單一個別的病例也會出現相同一致的病程與臨床症狀。動物若出現任何不適的情況,應及早就醫,以免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