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2002年1月到2008年9月間治療了73隻罹患免疫媒介性血小板減少症的狗,並在研究統計這些病例的資料後,發現初診時有黑便情形的狗癒後較差,且比沒有黑便的狗有更高的機率需要輸血治療。而血液檢查中,病患出現的最低血小板濃度、血容比、ALKP、ALT、血中白蛋白等與存活率沒有明顯的關連,但高於正常值上限的BUN則可能代表癒後較差。
治療方面,主要是以類固醇,可再視情況搭配一些免疫抑制的藥物,從治療開始到完全停藥大約平均需要123天(範圍自26至465天),復發率(9%)還是能被觀察到,復發時間大約為1743天(範圍自735至2555天)。
過去曾有報告認為若在免疫媒介性血小板減少症的骨隨檢查中發現巨核細胞發育不全則可能代表癒後不佳,但作者認為兩者沒有明顯的關連,最後作者認為初診時可否觀察到黑便,以及BUN是否高於正常值也許是癒後考量的指標之一。
摘自Treatment and predicators of outcome in dogs with immune-mediated thrombocytopeni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Veterinary Medical Association 2011;238:346-352 (2011 美國獸醫學會期刊)
作者SK O’Marra, AM Delaforcade, SP Shaw
譯者:黃慧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