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髖關節形成不全 (canine hip dysplasia, CHD) 的治療方式有非常多種,這些治療的目的主要在於減少疼痛、促進或重建肢體的功能。在這麼多的選項中,到底哪一種是適合自己的狗狗呢? 在2011年四月於journal of small animal practice期刊所發表的回顧性文獻裡,整理了CHD的治療方式,可幫助大家對於各個選項有更多的了解。
術前的評估是相當重要的,影響的因素包括了:不同的年齡、臨床症狀的嚴重程度、關節鬆脫度、關節退化的程度、病患的個性、是否合併其他疾病,以及經濟上的考量。
對於年輕的患犬可以採用保守治療或是特定的校正手術;對於保守治療無效的病患則必須視情況進行救援性手術 (salvage procedure),例如人工髖關節置換術。
以下將此篇文章的內容做一摘要性的整理,詳細的資訊請參考原文。
對於年輕狗狗的保守治療
目標:期望能減輕疼痛
方式:避免過度的活動、控制體重、給予止痛藥及物理復健治療
成效:
- 在50隻罹患中度至重度 (moderate to severe) CHD犬中,有76%的狗狗在追蹤4.5年後,沒有明顯跛腳症狀、或是只有輕微或間歇性跛腳。(1987發表之文獻)
- 有74隻患犬追蹤5年,有42-66%有臨床症狀,40.5%的狗狗需要使用非類固醇性消炎藥 (NSAID)。 (2007年文獻)
- 比較骨盆三處切骨手術 (TPO,詳情見下文)和保守治療方式,發現保守治療犬有較多的跛行及疼痛、較少量的臀肌、及伸展髖關節時較易疼痛。但此研究只採納20隻患犬 (1997)
- 本文作者提到,物理治療例如水療,常使用於治療CHD,依據作者經驗顯示其有相當的助益,可惜未有相關文獻發表。
- 飲食減少為75%的幼犬,即使帶有CHD基因,於兩歲內發展出CHD病徵的比例大幅減少,和餵食正常量犬隻相比,關節較不鬆弛。並在追蹤最高至14年後有較少的骨關節炎發生率。(1992, 2006)
對於年輕狗狗的手術治療
目標:期望能減緩CHD的發展及骨關節炎
方式:
Ø 恥骨聯合燒灼術 (Juvenile pubic symphysiodesis, JPS)
n 目的:藉由燒灼恥骨聯合處的生長板,讓此處的生長板提早關閉,由於骨盆下方的生長板關閉、但外側及上方位置未關閉,隨著生長,會慢慢讓髀臼窩往外腹側方旋轉,增加髖關節的包覆性及穩定性。
n 適用對象:建議實施於15週齡(四個月齡)以下的幼犬。(另有文獻指出,巨型犬因發育較慢,因此於18-22週齡手術仍有成效)。在未有骨關節炎形成、及關節只有輕微鬆弛的患犬較適用。
n 成效:許多長期追蹤的文獻顯示,此手術方式並無法改善關節的鬆弛度,也無法避免骨關節炎的惡化(但和未治療的狗狗相比仍較輕微)。
n 優缺點及併發症:手術方式簡單及快速,可同時改善兩側髖關節。術後併發症較少。
Ø 骨盆三處切骨手術 (triple pelvic osteotomy, TPO)
n 目的:藉由切開骨盆的腸骨、坐骨及恥骨三處,調整髀臼窩的方向,並重新以骨板及骨釘固定,增加髖關節的包覆性、預防關節的半脫位。
n 適用對象:跛行、在操作髖關節時會疼痛,在重度鎮靜或全身麻醉下檢查髖關節沒有過度鬆弛的患犬。另外在X光片顯示輕微或中度髖關節半脫位、且無骨關節炎或只有輕微骨關節炎的患犬。
n 成效:
1. 有研究指出TPO並無法停止骨關節炎的發生或進展,尤其是在未嚴格篩選手術對象時。(1998)
2. 在平均7個月大的患犬和平均12個月大的患犬實施手術,前者在手術後較少發生骨關節炎。(1998)
3. 患犬在術前即有輕微的骨關節炎,與術前並沒有明顯骨關節炎的患犬相比,術後功能並沒有較差。(1998)
4. 根據主觀的評估方式,大部分的狗狗有良好的術後恢復。(1986, 2003)
5. 根據客觀的評估方式(測力板評估),患犬需花費50-10週才會回復到術前狀態,並在28週達到如同非CHD犬隻的肢體功能。(1991)
6. 有一篇研究指出進行兩側TPO的犬隻和保守治療的犬隻相比,於測力板上的比較並沒有明顯差別。(1997)
n 優缺點及併發症:
術後的併發症包括了骨盆腔的狹窄導致便秘、坐骨神經或會陰神經的傷害、尿道的壓迫導致無尿。或是過度的校正旋轉髀臼窩導致股骨頸容易撞擊到骨盆骨。骨板或螺釘的鬆脫而導致切骨處固定失敗。
對於嚴重患犬且保守治療無效時所進行的救援性手術
Ø 髖關節囊的去神經術 (Denervation of the hip joint capsule)
n 目的:將關節囊背側及前緣的微小神經刮除,以減少疼痛感。
n 成效:據研究有50-96%的患犬較為改善 (2002, 2008)。
n 優缺點:併發症較少,骨關節炎仍會持續進展,只是可減少疼痛感。
Ø 股骨頭及股骨頸切除術
n 目的:將造成疼痛的股骨頭及股骨頸切除,待周圍組織形成假關節。
n 成效:
1. 體型較小的患犬成效較佳。但在一研究中指出在12-17公斤的患犬實施此手術後,只有尚可至差(fair to poor)的術後成效。(1977)
2. 在另一研究比較了TPO、保守治療、及股骨頭切除術,發現實施股骨頭切除術者,較保守治療者佳,但比TPO組差。(1997)
n 優缺點及成效:術後併發症包括了 持續的跛行、過度運動後會感到不適、冷天氣時關節會僵硬、難以跳躍及爬樓梯。大型犬隻在術後追蹤時仍會有關節難以伸展、伸展時疼痛、肢體縮短及肌肉萎縮的狀況。(1977) 手術的成敗取決於患犬的個性、體重、肌肉萎縮的程度、以及術後是否進行復健及水療。
Ø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
n 目的:在嚴重的病患將疼痛及功能不佳的關節換成人工植入物,可以改善疼痛及提供最好的肢體功能
n 適用對象:9個月以上犬隻(骨發育已完成)即可實施。
n 手術相關事項:
1. 對於雙側皆有異常的患犬而言,雖然雙側皆可置換成人工關節,但至換單側的人工關節已可提供80%可接受的肢體功能。(1983)
2. 人工髖關節的固定方式,目前有骨水泥方式及非骨水泥的生物性嵌入方式,建議年輕的患犬可以採用生物性嵌入方式,避免骨水泥在多年後逐漸發生的後遺症。但對於骨質較差的年老患犬則較適合使用骨水泥固定。
n 成效:
1. 在極年輕患犬(4.5-8.5個月大)使用非骨水泥式的人工髖關節,術後的併發症較成犬組高,但術後復原較快。(2008)
2. 在幾篇研究中有91-98%的患犬在術後功能良好或極佳(good or excellent)。(1983, 1992, 1994, 1999)
3. 在平均體重19公斤的較小型患犬,在置換骨水泥式迷你型人工關節後,有83%的比例在術後功能良好或極佳(good or excellent)。(2003)
4. 近來在12公斤以下的犬隻(和貓)使用超小型骨水泥式人工髖關節,有91%的病患有良好的術後恢復。(2010)
n 術後併發症:包括人工髖關節脫臼、感染、鬆脫、股骨骨折、骨水泥造成的肉芽腫等。 (1983, 1999, 2009)
摘自: Treatment of hip dysplasia. Journal of Small Animal Practice 2011;52, 182-189
作者: A Anderson. From the Anderson Abercromby Veterinary Referrals, Surrey, UK(英國)
譯者:Tiff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