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目的:讓貓的食物不適反應(adverse food reactions, AFR)在皮膚的表現特色、診斷困難之處更為具體化。
實驗設計:回溯性研究實施於皮膚轉診醫療機構
實驗方法:這些貓都有電腦病歷紀錄。食物不適反應的診斷是在刪除性飲食達到臨床症狀改善後,再次將改食物介入進行挑釁飲食試驗,明確出現臨床症狀惡化。
流行率、品種、性別化年紀傾向在本轉診醫療機構的病例族群中進行計算。
疾病族群會被回溯分析發病時的特色,臨床表現,同時有的皮膚病症和所攝食物的成分細節。
結果:病例回溯中,有168隻貓將皮膚型食物不適反應為區別診斷,最終確診的有17隻貓。
盛行率佔十年間的轉診皮膚疾病的6%,及10%的皮膚過敏病因。
皮膚型不適反應沒有特別的品種或性別取向。
發病年紀所在3個月到9歲之間,平均是3.5歲。
17隻貓中,16隻貓有使用類固醇,皮膚搔癢的臨床症狀對類固醇的反應是好的。
這17隻貓食物不適反應的皮膚病灶的好發於臉(集中在耳周和耳殼)、頭、脖子、腹部呈現嚴重的,常在的、非季節性的灼燒搔癢;17隻中,3隻貓除了AFR之外沒有被診斷其他皮膚疾病或皮膚疾病病史,牠們的臨床呈像類似:臉(耳周,而不是耳殼),脖子。17隻貓中膿皮症發生率約47%,相較於十年中轉診機構中貓的膿皮症盛行率20%為高。
僅3隻有消化道反應。17隻病患都沒有外耳炎的病史。
鮮食刪除性飲食測試在16隻貓中完成,13隻貓完成了挑釁飲食試驗,僅3隻貓完成順序性挑釁飲食試驗找出反應不適的蛋白質。
完成刪除性飲食測試確診為AFR的16隻貓,其中8隻在先前嘗試了以新型蛋白飼料作為餵食方法,但臨床反應不佳。
以順序性挑釁飲食試驗測試確認2隻貓對魚有不適反應;各有1隻貓對雞、牛、市售乾料、市售罐頭有不適反應
討論:17隻貓中6隻貓同時有過敏的問題,並且另外5隻貓也懷疑有過敏的可能。因此僅4% (6/168)屬獨立存在的皮膚疾病,在貓是種相對盛行率很低的疾病。
常使用的新型蛋白包括兔肉、袋鼠肉、豬肉、羊肉,刪除性飲食測試對於臨床症狀的改善,本研究中大約在6周以內,挑釁飲食試驗再誘發臨床症狀,大約在2周以內會再度出現症狀。
商品型的新型蛋白質在澳洲作為刪除性飲食測試通常不可行,因為商品型的新型蛋白質來源通常為鴨、羊、魚,這些都是澳洲動物常接觸的蛋白質,並且有許多報導顯示貓仍會對飼料中的
新鮮成分產生AFR,並且水解蛋白飼料中也常會混有未標示來源的蛋白質。
水解蛋白飼料在狗用作刪除性飲食診斷約有50-94%的準確度,但在貓卻少有文獻報導。另5-30%的狗,對某種蛋白質有不良反應的狀況下,也會對該蛋白質的水解蛋白產生不良反應。
本研究也支持使用鮮食是診斷食物不適反應較敏感的工具。
皮膚型食物不適反應在所有的貓族群可能大於6%,臨床表現多元和診斷的挑戰包括依賴於嚴格遵守飲食排斥/挑釁試驗,同時有其他皮膚疾病的誤導、藥物的使用和畜主先入為主的想法也會讓診斷更為困難。
摘自:Cutaneous adverse food reactions in cats: ret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17 cases in a dermatology referral population (2001–2011) (2013 澳洲獸醫學雜誌)
作者:Vogelnest LJ和 Cheng KY (澳洲雪梨大學附設教學醫院)
譯者:徐悅倫醫師